十九大: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
18日上午,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會在人民大會堂大禮堂舉行。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向黨的十九大作報告。
習近平在報告中指出:“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。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,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,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,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,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堅定走生產發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,建設美麗中國,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,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。”
自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,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就步入快車道,環境保護法治意識日益深入人心。我國積極運用法治手段,構建生態環境保護長效機制,實現環境質量總體改善。解決了一批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環境問題,促進了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型升級,提升了經濟發展的質量,促進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,帶來了更多的藍天白云,綠水青山。
今年召開的十九大報告,更準確把握了新時代的特點,指出了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處,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。
其中包括以下幾點
--1-- 推進綠色發展
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,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。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,發展綠色金融,壯大節能環保產業、清潔生產產業、清潔能源產業。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,構建清潔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。
--2-- 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
堅持全民共治、源頭防治,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,打贏藍天保衛戰。加快水污染防治,實施流域環境和近岸海域綜合治理。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,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,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。加強固體廢棄物和垃圾處置。提高污染排放標準,強化排污者責任。構建政府為主導、企業為主體、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。
--3-- 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
完成生態保護紅線、永久基本農田、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。開展國土綠化行動,推進荒漠化、石漠化、水土流失綜合治理,強化濕地保護和恢復,加強地質災害防治。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,擴大退耕還林還草。嚴格保護耕地,擴大輪作休耕試點,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,建立市場化、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。
--4-- 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
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,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,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,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,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,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。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,完善主體功能區配套政策,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。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。
習近平強調指出,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、利在千秋。我們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,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,為保護生態環境作出我們這代人的努力。
?
來源:新京報政事兒
免責聲明:本平臺轉載文章僅為了傳播更多信息,不代表本網站觀點,版權歸原文作者所有,如果涉及侵權信息,請與本公司聯系刪除,謝謝!